本月22日至25日,第44届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在瑞士东部小城达沃斯举行。在全球精英齐聚达沃斯讨论世界经济趋势之时,美国CNN网站推出了于世界各国比工资的活动,在其官网上,只要输入你的收入水平,你就能知道你与埃塞俄比亚的老师、南非的司机、英国女王等工资的对比。
一年一度的公司年会季来到了。对于参加年会,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翘首以盼,还是一想到自己部门要在年会上做表演就怕得要死呢?
睡午觉,是为了养足精神下午干活;不睡午觉,是为了争取时间做更多事。在国际关系日趋紧密的今天,不同国家的办公室文化,其实也有了彼此交融和影响的趋势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否定制度的最好理由,这句话不知害死了多少中国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家真的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当做用人理念的话,那么,这个企业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了!
在企业这样的集体活动中,协作和控制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法约尔才郑重告诉人们:“管理的过程就是预想、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但这话也只说对了一半,还应加上“有效的控制需要客观的精确的合适的标准”,这后一句话是美国管理过程学派主要人物哈罗德-孔茨说的。
绩效管理一直是企业最头痛的事情,探索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方法成为很多HR实践者和专家研究的重点。那么,什么样的绩效管理方式才是对企业行之有效的呢?
北京1月16日讯记者朱磊 记者今天从中华全国总工会获悉,2014年,全总将推动劳动标准、社会保障、集体合同以及企业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政策的制定,推动修改劳动法、工会法、公司法。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公司、私营企业、涉外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占比分别为13.5%、0.9%、0.6%、46.2%、9.7%和19.6%。
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罗迈国际最新公布的调查,去年我国人才市场最大的变化是国企员工的人才流动率和有意向换工作的人数大幅提高,高达45%的国企员工去年想跳槽。报告还发现,延迟退休政策让46岁以上想换工作的人数增加。
“移动的员工还在犹豫的时候,联通的早都跳槽了。”面对虚拟运营商凶猛的挖人潮,中国移动集团一位人士自嘲道。人才的流失让运营商无法乐观:自去年中国联通时科CEO翟一兵跳槽以来,中国联通副总裁李刚、中国联通市场部营销总经理周友盟、副总经理江大君等高管纷纷传出辞职消息。而一家猎头公司对《IT时报》表示,他们内部的调查结果显示,40%的北京移动员工意欲跳槽至转售企业。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挖人潮,运营商该如何…
看过好多人在离职后骂自己之前的公司多么多么的不好,有的认为老板的人品有问题,有的认为公司制度有问题,有的认为自己的薪资报酬不是太合理,等等吧。这就成为了他们离开那家公司的原因或是说借口!然后理直气壮的去另一家公司应聘,更有甚者,在面试的时候,大说之前的公司的各种不合理。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并向其中有特殊困难的群体适当倾斜。这已是我国自2005年起连续10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
三年后,雷军再次做客极客公园,当他遇上三年前曾经采访他的张鹏时,吐露了哪些心声?另外对于一家市值百亿美金的公司,为什么雷军说小米不能做太多产品?
12年刚过,薪酬调查就爆出2013年涨薪幅度创4年来最低。当经济不景气时,人力成本降低起来最为迅速。所以,2013年,中国的HR注定会很忙。然而,很多企业对HR在危机中作用几乎仅限为“裁员者”的定位,我必须得说“控制人力成本”并不等于“裁员”。有诸多办法可以在不裁员的情况下节约相当的成本。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决策水平和人才素质的竞争,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员工,可谓是企业的灵魂和实质。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经常在招人和留人方面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究其原因,可以简单概括为是企业特点和求职者需求的矛盾。
日前有媒体预计,2014年我国归国留学生将突破30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并未发布最新海归人数及相关趋势预测,但近年来海归人数一直呈增长趋势。
【牛津管理评论-讯】最近,杭派服饰知名品牌企业的徐总同我交流,他说起大年初三企业在杭州火车站现场设摊招人,去年招裁床工人每月工资2850元,“现在开价 3500都少人问津,估计要到 3800~4000元才有人愿意来做。”他说:“现在的求职者啊,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企业给出的工资达到了求职者的期望,而求职者的工作能力和绩效却达不到企业的要求。高工资≠高效率,企业怎么办啊?
面试秘笈、面试宝典、面试全攻略……各种面试策略在网上层出不穷,让求职者应接不暇。所谓的跳跳框框往往会让面试者脑筋打结,不知如何下手。所谓的策略只是你正常表现的辅助,自信、真诚才能真正打动面试官。
即使中国的退休年龄已经50多年没有做过调整,即使“未富先老”已经成为中国可以预见的未来,但决策部门仍然对延迟退休年龄“投鼠忌器”——最大顾虑是担心对青年就业形成“挤出效应”。
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已达60万人,平均每天有约超过1600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世,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基于我国“过劳死”既不算工伤,又不算职业病,不断有业界人士提议,应将“过劳死”作为“视同工伤”的一种情况,纳入劳动保障范畴。